陶瓷行业仍要走出去和引进来
摘自:中国陶瓷信息简报
虽然全球经济目前处于低潮,但全球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陶瓷企业必须有全球化视野。2003年以前,圣象主要是引进来,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,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、规则、培养自己的人才储备。2008年,“圣象”正式走出去,在美国、韩国成功收购了当地企业,通过这一方式把“圣象”的网络和品牌成功切入到欧美地区。从2009年开始,圣象集团在美国、韩国、欧洲和香港建立了4个分公司,在海外的业务增长很快。
“走出去”主要是通过与国外消费者、设计师的接触,把国际上的陶瓷想法、选择、理念带入中国,从而把握国外流行趋势,为中国未来陶瓷的发展产生影响,这比卖东西有更大的意义。
中国陶瓷在国外都是扮演着OEM的代加工角色,其他环节不掌握在自己手中,对国外市场了解很少,对人才、经验的储备也很不足,一旦遇到风吹草动,就很容易陷入被动。中国陶瓷不能长期扮演着加工工程的角色,尤其是在环境变化、人力成本、综合成本等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,产业必须进行调整,如销售通路、品牌、产品创新等。
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,都要离开本土,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,并获得认可,那就是要走出去,这需要企业的包容性,中国不是有句古话“有容乃大”吗?但是走出去并不是代表产品卖了多少,产品大家都是一样的,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忠诚你产品的品牌内涵。在10年前的意大利产量不断的上升,但是质量都是差不多,现在的意大利是产品的产量不断的下降,而质量在不断的提高。意大利的陶瓷企业很灵活地经营企业,用产品说话,设计、创新、色彩、设备等等的应用,因为市场就像服装一样,善变和多边,企业要跟随市场并成为市场方向盘。
尽管我国陶瓷在技术上越发成熟,但与先进国家相比,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。而这种学习除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相关的政策法规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,陶瓷企业“走出去”虽然还有一段路程。但步伐会越来越坚定。